警惕“无声的杀手”,菲鹏生物原料助力高血压精准诊断
作为一种全球普遍存在的多发疾病,高血压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。2024年5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高血压日,主题为“精准测量,有效控制,健康长寿”,旨在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知和预防意识。
2023年9月19日,世界卫生组织(WHO)发布首份《全球高血压报告》,主题为“与无声杀手的竞赛”。该报告显示,全球高血压患者(指收缩压≥140mmHg、或舒张压≥90mmHg、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)人数,在过去30多年间翻了一倍,从1990年的6.5亿增至2019年的13亿,全世界高达约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受到高血压的影响。[1]
全球高血压患者人数众多,然而,在30~79岁高血压患者中,只有54%被诊断出患有高血压,42%接受了高血压治疗,21%得到控制。换言之,将近半数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,高达约八成的患者未能获得充分治疗。
着眼中国,2019年,我国30-79岁成年人高血压患病人数约为2.567亿,总体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27%,低于世界平均水平,其中男性高血压患病率约为30%,女性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4%。我国高血压诊断率为52%,治疗率为39%,治疗达标率仅为16%。
高血压在临床上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,原发性高血压多由遗传、环境因素综合造成,患者约占90%;继发性高血压是由特定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,对健康影响巨大,一旦发现需要积极治疗和控制。
改善生活方式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的发生:
坚持运动:规律的身体活动可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,如散步、游泳、太极拳等。
健康饮食:限制食盐摄入,建议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,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,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。
戒烟限酒:烟草和酒精的过量摄入都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。
保证充足睡眠:长期失眠可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,引起心率和血压升高。
定期监测:即使没有症状,成年人也应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,以便及早发现问题。
高血压的科学检测至关重要,通常包括以下检测方式:
诊室血压测量:在医疗机构中由专业人员进行的血压测量,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≥140mmHg和(或)舒张压≥90mmHg,可诊断为高血压。
家庭血压监测(HBPM):患者在家中自行测量血压,家庭血压监测可以提供更自然状态下的血压数据。
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(ABPM):使用动态血压监测设备在日常生活环境中连续记录24小时血压,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血压的波动情况。
其他辅助检查:包括血液检查(血常规、血脂、血糖、血钙、血尿酸等)、肾功能检查(尿常规、血肌酐等)、心功能检查(心电图、心脏彩超等)、眼科检查(眼底检查)等,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高血压对器官的影响和并发症的筛查。
而对于疑似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,可能需要进行血浆肾素、醛固酮、皮质醇、血管紧张素、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检测,以及肾上腺B超、CT、MRI、颈动脉超声、肾动脉及脑动脉检查等方法,以查找高血压的潜在病因。
与原发性高血压不同,虽然继发性高血压在高血压中所占比例不高,但绝对人数仍然相当多,且一些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可以通过手术而得到根治。因此,及早明确诊断继发性高血压能明显提高治愈率或阻止病情进展。
菲鹏生物已推出醛固酮、肾素、皮质醇项目核心检测原料,可提供核心抗体、抗原及解离剂等全套产品,临床相关性及特异性表现优异。该系列产品面世以来,获得不少客户认可,有效助力高血压的精准诊断与防治。
醛固酮(Aldosterone)是一种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,主要作用是调节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。它通过作用于肾脏,促进钠和水的重吸收以及钾的排泄,从而维持血压的稳定。醛固酮检测常用于评估肾上腺功能,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,以及区分过量或不足的潜在原因。
菲鹏生物醛固酮检测原料与A厂家、S厂家试剂
具有较好的相关性
菲鹏生物醛固酮检测原料具有良好的特异性
皮质醇(Cortisol),也称为“可的松”或“氢化可的松”,是由肾上腺在应激反应中产生的一种类固醇激素。血浆皮质醇的测定对于诊断由肾上腺增生、腺瘤、癌变等引起的皮质醇增多症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。
菲鹏生物皮质醇检测原料与R厂家试剂具有良好的相关性
菲鹏生物皮质醇检测原料具有良好的特异性
肾素(Renin)是一种由肾脏的肾小球旁器(也称球旁复合体)的球旁细胞释放的蛋白水解酶。它在体内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血压和水电解质平衡,肾素水平的测定在临床上对于诊断和治疗高血压、评估心衰、肝硬化等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。
菲鹏生物肾素检测原料与A厂家试剂具有良好的相关性
菲鹏生物肾素检测原料具有良好的特异性
作为深耕IVD行业二十余载的上游原料提供者,菲鹏生物持续布局和优化产品管线,旨在为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。如果您对菲鹏生物高血压系列产品感兴趣,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菲鹏生物取得联系!
0769-86089888
marketcn@fapon.com
参考文献:
[1] 孙芹, 田伟帆, 罗婷婷, 俞静, 李东泽, 张海宏, 曾锐, 万智. 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《全球高血压报告》解读.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, 2024, 31(2): 203-208. doi: 10.7507/1007-4848.202311032
[2] Forouzanfar MH, Liu P, Roth GA, et al. Global burden of hypertension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at least 110 to 115 mm Hg, 1990-2015. JAMA, 2017, 317(2): 165-182.
[3] Zhou B, Perel P, Mensah GA, et al. Global epidemiology, health burden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for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and hypertension. Nat Rev Cardiol, 2021, 18(11): 785-802.
[4] NCD Risk Factor Collaboration (NCD-RisC). Worldwide trends in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and progress in treatment and control from 1990 to 2019: A pooled analysis of 1201 population-representative studies with 104 million participants. Lancet, 2021, 398(10304): 957-980.
[5] Beaney T, Schutte AE, Stergiou GS, et al. May measurement month 2019: The global blood pressure screening campaign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. Hypertension, 2020, 76(2): 333-341.
[6] Chow CK, Teo KK, Rangarajan S, et al. Prevalence, awareness, treatment,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rural and urban communities in high-, middle-, and low-income countries. JAMA, 2013, 310(9): 959-968.